8月 18, 2019
我與朋友談起反送中延伸的戰火越來越激烈,在2019年8月11日的武裝衝突,被警方布袋彈打到失明的少女,震驚了台灣媒體對反送中活動已經變成流血傷害與警民信任撕裂的高峰。隔海的台灣我們在碗外,看著香港碗內打著火熱,有時已經分不出有些人是看熱鬧地喊燒還是真心焦急關切。
我突然丟出其實香港與台灣在歷史上都曾有的共同悲哀。香港與台灣在歷史上有許多共同點,一個被英國治理過,一個被日本治理過,一場反送中是對後治理者最大的不信任活動,一場228事件也是台灣對下一個治理者最深的不信任恐懼。
香港壓抑了對中國回歸後各種經濟與文化上霸權傾倒的情緒,在好幾年前去香港時,就曾聽朋友說,香港人其實很不喜歡大陸人,因此聽到說普通話的人對他們的態度就不太好。但又不得不賺他們的錢養活自己,卻讓從中國內地的經濟力更炒高香港房價與物價。種種不滿在多年的壓抑後,變成一種矛盾的針對。
在台灣,曾經對主政者不滿下,有過投射日治時代井然有序的憧憬懷念。台灣總是有一種親日文化的流竄,如同香港隱然仍有英治的驕傲西方主義氣息存在。這是一種被殖民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嗎?真正從清朝割讓香港與台灣後的這兩塊土地,民意的主體究竟該歸屬何處呢?
以前對香港,高收入寬視野的國際城市而覺得欽羨。高收入的背後,卻有著過度傾入的文化與經濟炒作,看到表象的富有卻忽略底層逐漸擴大的貧富不均。最終的,即使擁有了財富,但當你想發聲時,那些承諾的自由,卻面對鎮壓的威脅時,才真的呼吸到台灣主張自由的新鮮。
我與朋友談起反送中延伸的戰火越來越激烈,在2019年8月11日的武裝衝突,被警方布袋彈打到失明的少女,震驚了台灣媒體對反送中活動已經變成流血傷害與警民信任撕裂的高峰。隔海的台灣我們在碗外,看著香港碗內打著火熱,有時已經分不出有些人是看熱鬧地喊燒還是真心焦急關切。
香港與台灣,殖民後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我與朋友談起反送中延伸的戰火越來越激烈,在2019年8月11日的武裝衝突,被警方布袋彈打到失明的少女,震驚了台灣媒體對反送中活動已經變成流血傷害與警民信任撕裂的高峰。隔海的台灣我們在碗外,看著香港碗內打著火熱,有時已經分不出有些人是看熱鬧地喊燒還是真心焦急關切。
香港與台灣,殖民後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香港與台灣,殖民後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我與朋友談起反送中延伸的戰火越來越激烈,在2019年8月11日的武裝衝突,被警方布袋彈打到失明的少女,震驚了台灣媒體對反送中活動已經變成流血傷害與警民信任撕裂的高峰。隔海的台灣我們在碗外,看著香港碗內打著火熱,有時已經分不出有些人是看熱鬧地喊燒還是真心焦急關切。
我突然丟出其實香港與台灣在歷史上都曾有的共同悲哀。香港與台灣在歷史上有許多共同點,一個被英國治理過,一個被日本治理過,一場反送中是對後治理者最大的不信任活動,一場228事件也是台灣對下一個治理者最深的不信任恐懼。
香港壓抑了對中國回歸後各種經濟與文化上霸權傾倒的情緒,在好幾年前去香港時,就曾聽朋友說,香港人其實很不喜歡大陸人,因此聽到說普通話的人對他們的態度就不太好。但又不得不賺他們的錢養活自己,卻讓從中國內地的經濟力更炒高香港房價與物價。種種不滿在多年的壓抑後,變成一種矛盾的針對。
在台灣,曾經對主政者不滿下,有過投射日治時代井然有序的憧憬懷念。台灣總是有一種親日文化的流竄,如同香港隱然仍有英治的驕傲西方主義氣息存在。這是一種被殖民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嗎?真正從清朝割讓香港與台灣後的這兩塊土地,民意的主體究竟該歸屬何處呢?
以前對香港,高收入寬視野的國際城市而覺得欽羨。高收入的背後,卻有著過度傾入的文化與經濟炒作,看到表象的富有卻忽略底層逐漸擴大的貧富不均。最終的,即使擁有了財富,但當你想發聲時,那些承諾的自由,卻面對鎮壓的威脅時,才真的呼吸到台灣主張自由的新鮮。
About author: 墨炭烏龍
台北人,寫的都是生活觀察,學著精煉而精確,學著樸實少些過度綴飾,像來一杯醇厚的墨炭烏龍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