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Advertisement

小時候玩台灣自製電腦遊戲「模擬城市」時,如果最後在城市中蓋上「巨蛋棒球場」,幾乎是遊戲的終極指標之一。父親還是壯年時,職棒風靡著全台,他帶著我去台北市立棒球場看球賽,看棒球對我來說是很高尚的休閒活動。台北蓋好大巨蛋棒球場時,帶著父親看球賽,而父親已年過70。

記得存檔,模擬城市2024:台北大巨蛋 記得存檔,模擬城市2024:台北大巨蛋

記得存檔,模擬城市2024:台北大巨蛋

記得存檔,模擬城市2024:台北大巨蛋




小時候玩台灣自製電腦遊戲「模擬城市」時,如果最後在城市中蓋上「巨蛋棒球場」,幾乎是遊戲的終極指標之一。父親還是壯年時,職棒風靡著全台,他帶著我去台北市立棒球場看球賽,看棒球對我來說是很高尚的休閒活動。台北蓋好大巨蛋棒球場時,帶著父親看球賽,而父親已年過70。

花了人生30年黃金歲月,終於期盼到誕生。30歲以下的人可能無法有太多感觸,但從職棒4、5年就熱衷其中的我青少年時,可是無限感慨。

芝蘭口香糖隨附一張職棒球員卡,第一張拿到的球卡是統一獅「曾智偵」,而今他已經65歲。那時記得問起車上的父親,什麼是打擊率,打擊率0.316是好還是不好,父親跟我說,打擊率超過3成就算很厲害,那是我第一次開始認識棒球。













民生報幾乎每天有一大頁報導職棒戰績新聞,國中平日第二節下課就衝去圖書館,找看前夜比賽的戰績,前晚比賽有時過晚,都會等待11點晚間新聞看會不會提到比賽結果,有時新聞看不到只能等隔日早上的報紙。

彼時瘋迷於職棒的我,對球隊戰績起落也影響心情不少,也是煩悶念書聯考時代轉換情緒的替代,也是假日去家附近空地找人丟棒球玩簡易小球賽的時代。也曾經假日聽球賽轉播,聽到戰績失分落後摔收音機的莽撞年代。

看球、玩球、品球都還算草莽的台灣早期職棒運動,經歷大紅、暴跌、分裂、整合、冷靜、醞釀後,以及棒球國際賽事重新慢燉台灣人對棒球運動的記憶情感,終於我又回到棒球場上看球了。

2023年天母棒球場看球,重新體驗現場看球體驗,感受蛻變後的球場行銷,品球不單純只是球賽結果,而是過程的享受,各種行銷活動、現場飲食等,滿足不同看球人的味蕾,看的是球賽,五官感受的是聲光與味覺,以及不被限制的微醺愜意。

更不用說還有大巨蛋的冷氣。更炫麗的聲光效果,不斷增添娛樂元素。前一輩人對職棒情感也似乎與新一輩人成功重新凝聚在一起,看球變成品球,成為時尚娛樂,也是社群上標籤之一。





昨晚傳統龍象大戰,大巨蛋容納了29,688人,中職史上最多看球人次,邀請了輝達創辦人黃仁勳開球。儘管龍隊今年戰績不理想,主場龍隊球迷凝聚力不減,應援曲一首首透過音響穿透到球場各個角落,傳遞到每個球迷的手,拍手、搖擺、揮拳。

台北曾是龍迷與象迷爭奪的大聚集地,雖是象隊客場,當象隊安打得分時,即使本壘後方區塊也響起不少掌聲,左外野象迷應援區沒有音響,現場樂隊鼓聲與歌聲,深刻感受仍不可小覷象迷累積多年氣勢。

光是欣賞此般熱血,已是享受。






大巨蛋還有很多改善優化的空間,在封閉又開闊的現場,表演需求的音響如何讓大家聽得清楚,就是一門研究學問,若這部分無法改善,在此處辦上演唱會,可能會是災難一場。昨天賽後戴愛玲與魏如萱的歌唱,他們的歌聲與音樂聲整團糨糊在一起,賽後表演誠意相當,效果卻打了折扣。

還有多少個幾十年去等待現代化公共化建設。人生是耗費不可逆時間,無法存檔重來的真實戰場,卻變成是政客們模擬城市遊戲。我還在等話題30年的汐止捷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