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Advertisement

臉書好像似乎只剩下一些老友在貼文,少到臉書都只能推薦一些其他可能感興趣的貼文。唯一還有利用價值的就是臉書常常提醒過去的日子,在一年前的今天貼了什麼文,發了哪幾張照片,tag跟誰在一起打卡。

紀實是為了找回初衷自己 紀實是為了找回初衷自己

紀實是為了找回初衷自己

紀實是為了找回初衷自己




臉書好像似乎只剩下一些老友在貼文,少到臉書都只能推薦一些其他可能感興趣的貼文。唯一還有利用價值的就是臉書常常提醒過去的日子,在一年前的今天貼了什麼文,發了哪幾張照片,tag跟誰在一起打卡。

雖然那些日子不在,臉書的提醒卻能強迫自己回想起舊時光。對照現今乏善可陳的生活,每日中午一樣的午餐,規律與慣性的型態,原來那時候我還有朝氣,那時候我還有幽默,那時對生活還會呢喃,可能還帶些熱情。

我將最近的慢跑,在不想太過在意朋友的眼光前提下,將臉書的貼文當作運動紀錄,貼上每次慢跑的成果,以及體重趨勢紀錄。我想明年的今天,我還看見臉書提醒我,那天我在跑步,跑了幾公里,跑多快,心情是什麼。然後激勵今年的這天,我運動了嗎?要不要動起來了!

似乎找到貼文對我的意義,不是要譁眾取寵地在意按讚或朋友的美言,同類型貼文久了,會互動的只有那幾位,我的目的是借用臉書,自己激勵自己,而非靠任何流量數據給自己自信。

知名的一些專業網紅,貼文的歷程上,常會貼出自己有多少萬、十萬甚至百萬追蹤的紀錄。他們依賴別人的讚賞給自己自信,也為了嘗試這些數據的突破患得患失,不少還有過精神上的落寞或短暫疾病。

當開始在意那千、萬、十萬、百萬按讚或追蹤數時、可能已經是不快樂的開始。我沒紅過,其實我沒有立場這樣說,但看到阿滴曾得到憂鬱症、黃阿瑪的狸貓志銘也曾經懷疑過自己時,對我來說那就是陷入患得患失的假象當中,失去最初分享的快樂與目的。

當初的創作,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追逐那些數字嗎?創作分享與經營社群數據是否真的該畫上等號呢?又劃上等號時,他能跟最初分享創作得到的快樂能平衡嗎?

我沒有答案,我沒有經歷他們在網路世界紅過一片天的歷程,但就像我工作追逐業績目標數字時,追逐了幾年並沒有讓我更有成就感,我只是為了達成那些數字,妥協了自己,還有現實,忽略了其實真正對的事情。

每過了一年,工作目標又是重新歸零,重新追逐,再一次循環的疲態。

從2023年5月開始訓練自己盡量規律地慢跑,找回運動的感覺。一個人運動其實很自在又很寂寞,能激勵自己的方式就是為自己留下紀錄並且分享,跟大家說我有在做這件事情。我想用紀錄激勵自己找回當初做那件事的初衷。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