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Advertisement

因為懶惰以及英文閱讀能力有限,又有時迫切地想閱讀新聞,追蹤了幾個國外媒體的中文網站或是社群,包括了BBC、紐約時報、德國之聲、朝日新聞、NHK。這幾個新聞網站對於中文讀者都相對友善,提供了中文翻譯(不是google翻譯),也很用心經營中文讀者的社群,如BBC與德國之聲與紐約時報。

繼續看紐約時報嗎? 繼續看紐約時報嗎?

因為懶惰以及英文閱讀能力有限,又有時迫切地想閱讀新聞,追蹤了幾個國外媒體的中文網站或是社群,包括了BBC、紐約時報、德國之聲、朝日新聞、NHK。這幾個新聞網站對於中文讀者都相對友善,提供了中文翻譯(不是google翻譯),也很用心經營中文讀者的社群,如BBC與德國之聲與紐約時報。

繼續看紐約時報嗎?

繼續看紐約時報嗎?



因為懶惰以及英文閱讀能力有限,又有時迫切地想閱讀新聞,追蹤了幾個國外媒體的中文網站或是社群,包括了BBC、紐約時報、德國之聲、朝日新聞、NHK。這幾個新聞網站對於中文讀者都相對友善,提供了中文翻譯(不是google翻譯),也很用心經營中文讀者的社群,如BBC與德國之聲與紐約時報。


在這些媒體中最常看的內容屬BBC與德國之聲,因為他們經營社群內容最用心,翻譯的內容也較為易於閱讀些,但上述讓我詫異的是紐約時報中文網。

在某次看「范琪斐的美國時間」的臉書頁中的討論,有讀者在評論提到為何不報導紐約時報對於拜登兒子的醜聞報導?范琪斐的解釋才讓我認識到,在美國新聞界對於紐約時報的評價極低。主要在他對於八卦的追逐,加上過去在報導上也因為報導舉證不足也被告賠錢了事(可看下方貼文)



但同樣從google搜尋紐約時報的評價,可以找到李家同教授在2004年就讚揚過紐約時報。「文茜的世界周報」在10/16也極大量引用紐約時報的內容:


奇特的是這三個人政治立場的光譜應該屬於偏自由派吧?但對於紐約時報李家同讚賞他是自由派的媒體,但卻讓范琪斐這專業新聞工作者不屑一顧,我覺得也是相當有趣。

李家同與范琪斐都提出對於紐約時報的評價。范琪斐之所以不喜歡,提出了他的論點,這論點我可以接受,而我相信以我知道她的直話直說個性與多年國際新聞工作經驗,因此我選擇相信她。

當然,我也將她視為是我閱讀國際新聞的意見領袖。

對國際新聞的涉獵還在各大媒體間找尋我自己的方法論時,這個討論給我自己一個啟示,我自己也會因為媒體它本身可能行銷做得好,比如他在宣傳文化上著重經營中文讀者,或是因為他是「國外」且我又想得到的媒體,因此灌輸自己「外國的月亮總是比較圓」的月暈效應。

自己也是尋求跟自己同樣立場的同溫層訊息。

因此如范琪斐說的,她報導新聞有她的立場,她認為每個人都有立場,才會對同件事有不同見解。除了自己真正閱讀研究紐約時報是否值得相信,第二種方式應是選擇在這領域的意見領袖作為學習導師。但身為上班族的我們,忙碌之餘應該會選擇第二種作為捷徑吧?

同溫層的訊息就像溫暖的被窩,很難從中爬起。無法避開同溫立場,但「盡量」多閱讀反思讓自己更客觀吧,我對自己說。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