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Advertisement

我周旋在日本戰國的電玩、古裝日劇、極道系列的電影。久了之後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武士道精神與形式的貫穿,一脈相承到現代。儘管明治維新廢除了武士身分,在二次世界大戰軍國主義崛起後,武士道那優雅英雄的一面,成為日本人心中隱含的文化驕傲也是在戰敗後慰藉心靈不忘初衷的投射。

極惡非道一、二部/北野武 極惡非道一、二部/北野武

我周旋在日本戰國的電玩、古裝日劇、極道系列的電影。久了之後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武士道精神與形式的貫穿,一脈相承到現代。儘管明治維新廢除了武士身分,在二次世界大戰軍國主義崛起後,武士道那優雅英雄的一面,成為日本人心中隱含的文化驕傲也是在戰敗後慰藉心靈不忘初衷的投射。

極惡非道一、二部/北野武

極惡非道一、二部/北野武


我周旋在日本戰國的電玩、古裝日劇、極道系列的電影。久了之後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武士道精神與形式的貫穿,一脈相承到現代。儘管明治維新廢除了武士身分,在二次世界大戰軍國主義崛起後,武士道那優雅英雄的一面,成為日本人心中隱含的文化驕傲也是在戰敗後慰藉心靈不忘初衷的投射。
日本極道組織的嚴密性也與日本戰國武士階層有相類似,首先是以家族為首,以前諸侯的島津家、伊達家換成日本極道組織就是山口組、住吉會之類。諸侯的大名有如極道組織中的會長、組長。諸侯大名下又分老中數名,有如極道組織中會長以下設有若頭數名般,也就是高級幹部。若參閱山口組的組織架構之縝密,還有負責執法、財務與各區域部長等職位。

極道成員的能力是不應該與武士相提並論,標榜的武士有如中國的「士大夫」,日本武士要懂詩歌、茶道、兵法也要懂武藝的全能之士。或許這是日本為何沒有類似「科舉」制度的原因之一,因為武士即代表統治階級的全部,中國士大夫自周朝開始是重視知識與品格的統治階級,到最後演變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單方面偏向。

日本這種各立山頭的家族系組織文化,以及極為重視武士內涵的品格,在與現代底層社會利益交錯產生的種種衝突下,成為了極道文化的魅力所在。不過我並不是尊崇極道組織,而是他們帶有點社群俠義與武士風傳承的風格,極道的組成成分與真正的「士」差異頗大,極道成員出身有許多是底層社會出身,甚至吸收了非法移民者及其第二代。

北野武的「極惡非道」對於日本極道文化的觀察與重現相當細膩,堪稱日本版的「教父」,只是主角不是黑社會老大,而只是極道文化裡的一個底層角色。但可以看出日本人想看的俠義人物,通常不見得是掌權者,而可能帶有一點悲劇色彩。

悲劇英雄一直是日本「忍」文化中相當被尊崇的角色,猶如日本的切腹文化,即使是失敗者,但若以切腹結束生命依然能獲得尊重。人的成敗並不一定是重點,但日本文化在意身段之美卻是文化血液中獨特的DNA。

在「極惡非道」這系列的電影中,看的到上述所有元素,權力鬥爭、悲劇英雄、極道文化等都將日本底層的俠義文化與價值觀呈現無遺,或許也是當今日本文化再現的重要參考文本。第三部聽說已經拍好了,正期待著他的上映。

0 comments: